浏览:11
历时近一年,立讯精密终于完成了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巨头莱尼(Leoni AG)的多数股权收购。
近日,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,公司已成功通过新加坡子公司,完成对莱尼50.1%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100%股权的交割。莱尼此前为L2-Beteiligungs旗下全资子公司,所有者是奥地利企业家Stefan Pierer。收购完成后,Stefan Pierer依然持有莱尼49.9%的股份。
(2024年9月,莱尼与立讯精密签署股权出售协议)
01
各取所需
据悉,就在去年9月,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,莱尼与立讯精密签署了股权出售协议。按照协议,立讯精密以2.0541亿欧元收购莱尼50.1%股权,并以3.2亿欧元收购Leoni K的100%股权,交易总对价5.2541亿欧元(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41亿元)。交易完成后,莱尼和Leoni K纳入立讯精密合并报表范围。
对于莱尼和立讯精密来说,这笔交易可以说是各取所需。莱尼成立于1917年,是欧洲第一、全球第四的汽车线束供应商,客户涵盖宝马、梅赛德斯-奔驰、大众、雷诺等全球80%以上汽车品牌,曾经盛极一时,享誉欧洲及北美。莱尼旗下有汽车电缆事业部(ACS)、线束系统事业部(WSD)两大核心业务。其中,汽车电缆事业部的运营主体是Leoni K,而线束系统事业部的运营主体是莱尼另一全资子公司Leoni B。
近年来,由于债务高企及经营不善,莱尼濒临破产。2022年,莱尼试图出售汽车电缆事业部以筹集资金,但作为收购方的泰国Stark集团临时反水放弃并购,导致莱尼股价暴跌。为了避免破产,当时莱尼的最大股东Stefan Pierer于2023年收购了莱尼的全部股份,随后任命Klaus Rinnerberger为新任CEO,继续推进再融资事宜,莱尼也从法兰克福交易所退市。2023年,莱尼营收为54.62亿欧元,净亏损1.28亿欧元。
莱尼的困局,恰为立讯精密提供了契机。作为苹果核心供应链企业,立讯精密凭借消费电子代工奠定行业地位。近年来,立讯精密通过多轮并购,形成消费电子、汽车、通信及数据中心三大核心业务板块。其中,2012年收购福建源光电装55%股权,切入汽车电子领域;2013年并购德国SUK Kunststofftechnik公司,切入汽车配件领域;2018年收购采埃孚旗下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,涉足智能汽车领域;2021年携手速腾聚创,研制激光雷达,并与广汽设立合资公司立昇科技。目前,立讯精密的产品线包括汽车线束、连接器、智能新能源、智能网联、智能驾舱及控制器等。
而今,立讯精密的介入为莱尼带来了战略资源和资金支持,为未来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Stefan Pierer仍将作为主要股东参与莱尼公司治理。
至于立讯精密,通过收购莱尼,成功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,可以快速填补其在传统车企供应链方面的空白。莱尼在电动汽车高压线束、域控制器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,还可以补足立讯精密在高端汽车电子领域的短板。
此外,莱尼在东欧、北非、北美等地拥有多个生产基地,可为立讯精密提供本土化产能支持,加速其从消费电子代工龙头向汽车Tier 1的战略转型。依托莱尼的全球产能,立讯精密也可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持。
02
整合与协同
值得注意的是,立讯精密此前指出,收购完成后,将对莱尼进行优化赋能,包括对莱尼及Leoni K 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产能基地进行适当的整并,提高资产利用效率。立讯精密的目标是,2025年助莱尼实现损益平衡,2026年实现小幅盈利,2027年实现3%及以上的净利润率,5-7年内追平立讯精密自身线束业务盈利水平。
为此,莱尼日前宣布,计划2025年底前关闭位于塞尔维亚东南部的马洛希什泰(Malošište)工厂。此举将导致1900人失业,在当地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一决定是在该工厂长期亏损、塞尔维亚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、欧洲汽车行业整体疲软的背景下做出的。
莱尼称,马洛希什泰工厂“处于严重亏损状态”,而欧洲汽车行业的衰退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局面。“尽管如此,莱尼集团并没有轻易做出关闭该工厂的决定。公司和员工采取了各种举措来稳定业绩,例如提高效率和确定工厂的合理产能。不幸的是,这些努力并未取得成效,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前景。马洛希什泰工厂的竞争力过低,难以吸引新的项目。”莱尼表示。
据悉,莱尼在塞尔维亚已有 16 年的运营历史,而马洛希什泰工厂也已运营 11 年。该工厂关闭后,莱尼在塞尔维亚的另外三家工厂将继续运营,但也面临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软的挑战。另外,从2024年至今,莱尼在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等国的产能收缩已累计造成超5000个岗位消失。
立讯精密入主后,莱尼正通过技术协同与产能重构实现破局。其中包括,关闭塞尔维亚、保加利亚等地的低效基地,将产能集中到德国、罗马尼亚等地的工厂;引入AI视觉检测、机器人组装技术等,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,降低生产成本。立讯精密还借助其与特斯拉、蔚来等车企的合作,帮助莱尼获取订单。通过深度融合,莱尼或将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中找到新的增长支点,而立讯精密自身也将加速向汽车领域转型。